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盲人钢琴调律网 >> 首页 >> 音乐知识 >> 西方音乐知识问答
西方音乐知识问答
作者:51tiaolv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51069 更新时间:2010-8-30 13:46:14

 

24  问:古典派音乐是在什么时候,什么地方确立其风格的?

答:把1770年当作古典派音乐风格确立之年的看法虽然很有影响,但把1780年当作一个转折点更为合适。这一年格鲁克六十六岁,海顿四十八岁,莫扎特二叶·四岁,贝多芬只十岁。这时,海顿的音乐风格日趋成熟,其名声也从埃斯特哈奇公爵的城堡传到了全世界。古典派音乐风格形成的一个重 要标志是海顿1781年写的《俄罗斯四重奏》。就象他自己所说的那样,他创作这部作品时采用了“崭新而又独特的手法”,在奏呜曲式的展开部中,所谓的“主题展开的技法得到了充分的应用。古典派音乐的象征——奏呜曲的表现力在这里得到充分的发挥。”在同一年,莫扎特辞去了萨尔斯堡宫廷里的职务,成了一个自由艺术家,来到了维也纳。他在维也纳的最大收获,是他出入于斯维堡男爵的宫廷,了解到了巴赫、亨德尔的对位法音乐。虽然莫扎特在意大利受到过导师马丁尼 (Giambatista Martini 1706—1784)的熏陶,很早就开始用对位手法来写作教堂音乐,可在维也纳接触到巴赫的对位音乐后,他对复调音乐的理解,与以前相比得以大大深化。以后,对位手法在莫扎特的音乐作品中开始起重要作用。应该说,古典派音乐风格真正确立的标志是:作曲家重新评价已被早期古典派所否定的对位手法,并将此作为一种重要的音乐技法加以灵活运用,从而克服作品肤浅的娱乐性,加深思想深度。古典派全盛期的音乐风格是以维也纳为中心发展起来的。海顿与莫扎特的相会也是在维也纳,此后,海顿与贝多芬展开音乐创作活动的场所同样也是这里,这是因为维也纳正处在东南西北各方艺术交汇的中心,最适宜发展古典派的具有普遍适应性的音乐风格。但是应该指出古典派的音乐业绩,并非全由“维也纳古典派”所创立。也有不少音乐家活跃在欧洲的其他地方,其中有在西班牙活动的波凯里尼(1uigi Boccherini 1743—1805)、活跃在英国的克雷门蒂(Muzio Clementi 1752一1832)和立足在法国的凯鲁比尼(1uigl Cherubini 1760—1842)。这几位意大利作曲家都不拘泥于地方风格,而恪守国际性音乐技法,由此也可以看出古典派音乐不同于巴洛克音乐和浪漫派音乐的特征。

 

25  问:“奏鸣曲”与“奏鸣曲式”有什么区别?

答:奏鸣曲与奏鸣曲式有着密切的关系。因为构成奏鸣曲主要乐章的曲式的就是奏鸣曲式,所以要理解什么是奏鸣曲就首先要知道奏鸣曲式,而要认识奏呜曲式就必须先了解什么是奏鸣曲。 奏鸣曲(sonata)原是“被演奏的东西”的意思。与意为“被演唱的东西的康塔塔(cantata,大型声乐套曲)的概念相对立。它从十六世纪开始泛指各种器乐曲,到十七世纪后半期、则专指多乐章形式的所谓巴洛克奏鸣曲。巴洛克奏鸣曲的代表是以教堂奏鸣曲、宫廷奏鸣曲形式出现的,为旋律乐器和为低音乐器而创作的奏鸣曲,特别是三重奏鸣曲。但是,用奏鸣曲式来写奏鸣曲,是在前期古典派到古典派时期之间。在这—个时期内,由三至四个乐章构成的奏鸣曲形式逐渐固定了下来。一般来说,其中快速的第一乐章为奏鸣曲式;徐缓的第二乐章或是歌曲式(1ied)或是奏鸣曲式,确时插入一个第三乐章,通常是中庸速度的小步舞曲(menuet);结束乐章是快速的回旋曲式(rondo)或奏鸣曲式。这种最富稳定感的结构虽适用于多种器乐曲,但习惯上我们只把钢琴独奏、或用于钢琴、旋律性乐器的作品称作奏鸣曲。奏鸣曲式是指一种形式,它的结构是c两个不同主题的矛盾对立、发展,然后是矛盾的解决。它一般由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三个部分组成,有时在开头有一个序奏,在结尾处有结束部。在呈示部里,第一主题和第一主调的对立关系按主调、属调的关系被呈示出来。在展开部里,主题所包含的动机用种种形式发展开去,这是作曲家大显身手的部分。在再现部中,二个主题再现,但都以主调出现,融洽共存。当然,这样的解释是概括性的,在实际作品中当然会有各种各样的变化及灵活的应用。但不管怎么说,奏鸣曲式的结构完美地体现了古今不变的美学原则:“寓统一于变化之中”,它堪称古典派音乐时期的最大发明。时至今日,我们仍在继续运用这个法宝。

26、交响曲是怎样发展起来的?
答:交响曲是古典派音乐中最精美的形式。它在古典派音乐中的地位类似于巴洛克器乐中的协奏曲。但对整个音乐艺术来讲,交响曲形式比协奏曲更为重要。在古典派时期,器乐发展到了凌驾于声乐之上的地步,器乐作为一种自律音响构成在音乐上的根本价值得到了承认。开创奏鸣曲式的人们学会了用器乐形式把人类的成长与变化反映到音乐中来。因此,作曲家们把全部精力都倾注到器乐的最高形式——交响曲上去了。
交响曲,简单说来,就是“由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其乐章构成的基本规律,我们已在《奏鸣曲与奏鸣曲式的区别》问答中作了介绍。“交响曲”(symphony)这个词刚出现时,是指十六世纪的各种多声部音乐作品,以后,巴洛克时期歌剧的意大利式序曲,是交响曲的母体。这种歌剧序曲在音乐会上被单独演奏,在它恰如其分地吸收了协奏曲、组曲、三声部奏鸣曲等形式的技法后,便逐步发展为交响曲。现在我们一般把海顿称作“交响曲之父”,但实际上海顿是在艺术上使交响曲臻于完善的人。因为在海顿以前,早期古典派的很多作曲家已通过各自的手法,创造了“管弦乐队演奏的奏鸣曲”这一交响曲的雏形。其中我们可以举出四位作曲家的名字,他们是:被誉为奏鸣曲形式最早创始人的意大利米兰音乐家圣马蒂尼(Pietro Sanmartini l636—1701);音乐风格极其个性化的卡•菲•埃•巴赫;第一部带小步舞曲(menuet)的四乐章交响曲的创作者,维也纳音乐家乔治•马蒂阿斯•蒙(Georg Matthias Monn l717一1750)以及曼海姆乐派的主要代表人物、近代管弦乐演奏的奠基人施塔密茨(Johann Stamitz,1717—1757)、而约翰•克里斯蒂安.巴赫(Johann Christian Bach,1735—1782)和波凯里尼的风格典雅的交响曲,则和海顿的作品同属一个时期。在这种背景下登上乐坛的海顿,创作了一百多部交响曲,完善了交响乐这一艺术形式。海顿的交响曲富于结构美,充满了普通民众的活力与诙谐。而他晚年创作的、包括《惊愕交响曲》、《军队交响曲》、《时钟交响曲》在内的《沙罗蒙交响曲》,则具有严密的思想性,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同时代的莫扎特,在音乐风格上与海顿互有影响,他在维也纳古典派时期也创作了大量成熟的交响曲。莫扎特交响曲中的旋律、柔和的和声、特别是纤细的情感描绘,具有海顿的交响曲所不及的魅力。他包括《朱庇特交响曲》在内的最后三部交响曲,都是无人可以企及的流芳百世的不朽名作。
但是,应该说攀登上交响曲艺术顶峰的是贝多芬。贝多芬完全清除了海顿、莫扎特交响曲中依然存在着的娱乐性成份,把最严肃的人生课题引入交响曲之中。经过他的创作活动,交响曲艺术在质和量两个方面获得了发展,表现力有了大幅度提高。这样,向浪漫派交响曲过渡的大门打开了,贝多芬对交响曲的具体革新是以诙谐而富于力度的谐谑曲(scherzo)取代小步舞曲,他大大充实了展开部,将结束部(coda)提高到重要性相当于第二展开部的高度。他还扩大了管弦乐团的编制,在《第九交响曲》中加入了声乐,并通过《第六(田园)交响曲》实现了纯音乐与标题音乐的结合。浪漫派吸收了贝多芬的技巧,在多方面取得了进步。他们的交响曲感情浪漫,对前途充满了憧憬。浪漫派交响曲的特征是:在重视内容表现的同时,逐渐出现创作中忽视理论上的结构、作品细节为起伏的整体所遮掩的倾向;配器的规模与色彩进一步加强,结构与和声比以前更加复杂;音乐的文学性,标题性也日益深化。从实际作品来看,舒伯特、门德尔松、舒曼等人的作品在灵活继承古典派传统时,显露出了富于浪漫色彩的情感表现。这种古典因素与浪漫因素的结合,在勃拉姆斯的四部交响曲中得到了更好的反映。此外,贝多芬的《第九交响曲》、舒伯特的《C大调交响曲》所表现出作品的规模有日益变大的倾向。这一倾向促使布鲁克纳、马勒创作了超级规模的交响曲作品。马勒在交响曲中应用声乐,这可以说是对贝多芬《第九交响曲》的继承。同时,在用纯器乐演奏的交响曲中也能见到音乐与文学内容相结合趋势。从柏辽兹的《幻想交响曲》开始,到李斯特、再到理查•施特劳斯等人的交响曲就是这一结合的典型。值得一提的是,十九世纪后期,西欧以外的作曲家,创作了许多富有民族色彩的交响曲。捷克的德沃夏克 (Antonin Dvorak 1841—1904)、俄国的柴科夫斯基和芬兰的西贝柳斯(Jean Sibelius 1865—1957),都是民族乐派中创作交响曲的代表性作曲家。
在现代,新古典派作曲家们纠正了浪漫主义音乐的极端做法,力图恢复过去重视结构、重视功能的风格,使交响曲结出了最后一批硕果。

27、钢琴奏鸣曲是怎样演变发展的? 
答;在后文中,我们将会介绍到十八世纪是由克利斯托弗利发明的钢琴逐渐取代古钢琴的时期。因此,在十八世纪,为古钢琴(Cembalo)而写的奏鸣曲和为钢琴所创作的奏鸣曲是同时并存的,还有许多作品很难分清是钢琴曲还是古钢琴曲。所以我们在介绍钢琴奏鸣曲的初期历史时,还是用“键盘奏鸣曲”(Clavier sonata)这样的称呼比较合适。
虽然在巴洛克时期已经出现了键盘奏鸣曲的雏形,但近代意义上的键盘奏鸣曲的历史,一般地说是从斯卡拉蒂(Domenico Scarlatti 1685—1757)开始的。那是因为在斯卡拉蒂为古钢琴所写的作品中包含有许多崭新的创作技巧,即便用钢琴演奏这些作品也能充分地收到同样的效果。不过斯卡拉蒂的作品毕竟是为古钢琴而写的,大多由单乐章构成。从这一点看,它与后来的古典派奏鸣曲还是有着根本的区别。
首页 第2页 第3页 第4页 第5页 第6页 第7页 第8页 第9页 第10页 第11页 第12页 第13页 末页
  • 上一篇文章:拉赫玛尼诺夫的爱情《狂想曲》
  • 下一篇文章:现代世界最著名钢琴家
  • 本站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章搜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