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中国盲人钢琴调律网 >> 首页 >> 钢琴调律 >> 学术交流 >> 谈钢琴发音的问题
谈钢琴发音的问题
作者:佚名 文章来源:本站原创 点击数:2577 更新时间:2009-6-21 7:26:47
    我觉得,至少在非政治性的问题上,大家有言论的自由。而言论自由并不等于就可以胡搅蛮缠了——因为大家讨论的目的并非是要说服某个人,而是要澄清一些事实。如果能通过讨论,清楚地建立起一些事实,讨论的目的就已经达到了。是否这些事实所支持的结论被某个人所接受,其实无关紧要,因为那只跟个人的理性水平和智力水平有关,跟讨论本身没什么关系。

    所以,我们需要理性的讨论。这几天大家的讨论还是颇有成效的,逐渐在一些问题上清楚了起来,并达到一定程度的共识,我自己也从中受益匪浅。可喜可贺!

    这里,我准备再试着澄清几个钢琴发声的小问题。

    1. 钢琴的音量,只跟琴棰击弦的速度有关吗?


    答案是肯定的。因为琴棰击弦,是靠它的动量撞击琴弦发声的,动量越大,音量越大。动量的公式是,

  动量 = 1/2*m*v^2  (m=质量,v=速度)

    可见,动量跟质量成正比,跟速度的平方成正比。公式里,琴棰的质量实际上是个不变的常数,所以速度是唯一影响音量的因素。有些人可能认为除了下键的速度以外,下键的力量也会影响音量,这是不准确的。因为用很大的力量弹琴,实际的效果是加快下键的速度,从而使得琴棰有比较快的击弦速度。

    另外一个需要注意的问题是,人耳对不同频率区域内的声音感受的灵敏度是不同的。那么,琴弦音量比较小时,人们会听到比较少的泛音列,随着音量的变大,泛音列也更为显著。直观的感觉是“音色”随着音量产生了变化。从这个意义上说,速度也是唯一影响音色的因素。


    2. 击弦时,同一个速度情况下,琴棰是否会有不同的加速度?

    答案是否定的。我们知道,“出膛速”(muzzle speed)是衡量子弹速度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子弹离开枪管时的速度,也是子弹的最高速度。子弹从静止状态,经过火药燃烧后形成的高压在枪膛里加速,到达枪口时达到最高速。离膛后的子弹因为后边的高压瞬间消失而停止加速,之后会因为飞行过程中空气阻力的作用而逐渐减速。

    钢琴的棰子也有相似的情况。在棰子离开击弦机构,开始自由划行的瞬间,棰子的速度是最快的,这点类似于子弹的“出膛速”。从开始自由划行到击弦的最后一段,严格意义上说,棰子因为要克服机械摩擦阻力和空气阻力,只有减速度,没有加速度(当然,减速度实际上是负的加速度)。更重要的是:只要每次棰子离开击弦机构时的“出膛速”相同,那么它的自由划行速度及速度变化就是完全一样的,是人为无法控制的。同一个击弦速度情况下,琴棰不会有不同的加速度。结论就是:在特定的击弦速度情况下,琴弦所发出的音量和音色是钢琴固有的,是人为无法改变的。


    3. 为什么钢琴演奏家会弹出如此迷人的音色?


    如上所述,速度唯一地影响了音量,而音量的大小直接影响泛音列的显著与否,使得音色产生变化。在速度相同的情况下,钢琴大师弹单音,跟用砝码弹单音,发出的声音是一样的,钢琴家弹单音并不比没有生命的砝码弹单音更迷人。显然,所谓“钢琴家弹出迷人的音色”,并非是指弹单音。而且,这里所谓的“迷人的”音色,也并非是指上边所说的钢琴固有的音色。

    那么,确实大家能听到钢琴家迷人的音色,为什么呢?

    这应该可以从两方面解释。其一,下键的速度、按键滞留的时间(声音自然衰减),和抬键的速度,是弹奏者可以控制的三方面内容。这三个东西不同的组合,可以使发出的声音有不同的效果(音效),给人以不同的心理感受,比如:舒缓,尖利,缥缈,沉重,等等。很多情况下这些音效被描述成了“音色”。

    需要指出的是,至少在讨论之初,很多人认为不同的触键方法能改变钢琴的音色,这种认识显然是错误的,钢琴的音色无法人为地改变。现在,又有人认为,不同的触键方法是为了对“力”的控制,强化一种动作,是为了产生相同的力,获得某种需要的音色。我认为,虽然从主动地“改变”音色,到被动地“获得”音色,算是个认识上的进步,但这个“获得”音色的认识同样是错误的。因为一方面,人们很难在做同一种动作时,永远保持相同的用力,也就不可能总是获得同样的音色;另一方面,同一种触键动作,当然可以用力不同(结果音量和音色都不同)。实际上,不同的触键方法和用力大小并不存在一一对应的关系。触键方法,在绝大多数情况下应该就是指上边所说的下键,按键滞留、离键——这样一个三位一体的东西,其目的是制造出一种特定的音效。而非是用某种触键方法仅仅去“获得”钢琴的某个固有音色。

    钢琴家弹出迷人音色的第二个方面的解释是,单音基本不迷人,单个的音效也很难迷人,音乐作为一种艺术,肯定是要在某一种氛围里去欣赏。这个“氛围”就是钢琴家通过对乐句,乐段,乐章,乐曲的演奏,创造或渲染出来的。所以,迷人的音色,是指钢琴家演奏一串音符时,对它们的音效细致入微的处理,和恰到好处的搭配连接,所表现出来的组合效果。这里所谓的音色,并非是指单个音符,也不是指单个的音效,而是指一串音符了。比如一串短促尖利,节奏加速的音符可以是暴躁的;而一串舒缓而节奏平均,音量适中的音符可以是平静的,等等。


   4. 我看了那么多文献,难道里边说的音色控制,音色变化,对音色的描述,触键 ... 等等,都是错的?

    有关音色问题,触键问题,参考上边三条内容。很多情况下,文献里说的,跟这里的解释并不矛盾。

    那么,文献里说的内容,某音乐家/钢琴家对此的理解,是否有可能是错的呢?答案是肯定的。只要诚实,人们观察到的现象一般都没有错,却往往会错在对现象的解释上边。比如,在哥白尼的日心说出现之前,托勒密的地心说统治了世界1400多年,这么漫长的时间里,显然所有支持地心说的大科学家大哲学家等等,全错了。其实托勒密观察还是很认真的,观察的结果也是对的(按当时的精度),他错在了对现象的解释上。钢琴的历史才300年,对有些问题错300年也是可能的,当然持有错误观点的人里会包括钢琴大师,大音乐家,音乐权威等等,只要不是上帝,错误难免。

    人们听到的,感觉到的,都可能是真实存在的。关键是怎么去解释,正误也就在这里分野。

    “钢琴家弹出迷人音色的第二个方面的解释是,单音基本不迷人,单个的音效也很难迷人”
这句话绝不同意 一连串的声音正是一个一个音符组成 旋律的迷人和音色的迷人是两个概念 取决的人也不一样 旋律是否迷人取决于创作者和演奏者 而单音的迷人 仅取决于演奏者 一个单音的存在是为了一个乐句 一个旋律线 一个和弦 甚至整曲 但单音的质量直接决定了你所谓的一连串声音的所表达的内容
这就是为什么在追求细节的时候老师总会在每一个音上都仔细的聆听 然后不断的让你揣摩

    触键方法能改变钢琴的音色: 我在学习的过程中 指尖和指腹的演奏完全不同 能否解释一下为什么

    “人们很难在做同一种动作时,永远保持相同的用力,也就不可能总是获得同样的音色” 完全不同意 演奏者在学习中会反复的不断的重复乐段 乐句 甚至单音 为的就是让心里的声音习惯在手指上 不可否认能做到相同非常之难 但至少是接近和正确的方向
  • 上一篇文章:STEINWAY斯坦威音乐会钢琴的断连要求
  • 下一篇文章:钢琴B15以下低音的调音
  • 本站资源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文章搜索